50歲左右的人喜歡聽什麼歌?

50歲左右的人喜歡聽什麼歌?

這個問題提得好,各個年代的人所處的歷時環境不同,個人的喜好也有區別。50歲左右的人都是60後,他(她)們喜歡聽的音樂,離不開這幾個方面:

一、作為一般人都有的共性,大家聽音樂的習慣都大差不差,都喜歡當時流行的歌曲:例如經典紅歌系列,大陸歌手李谷一、朱逢博、鄭緒嵐、蔣大為、關牧村等演唱的歌曲;港台歌手羅大佑、李宗盛、鄧麗君等演唱的歌曲;外國歌曲如前蘇聯歌曲等。因為這些歌曲從我們出生的那天起,就不停地灌輸在我們的聽覺系統,耳濡目染,這種灌輸像種子一樣種在我們心田,幾十年來根深蒂固。

當今的流行歌曲對我們來說,有的時候確實理解不到位,很難引起我們的共鳴。

二、作為從事音樂專業的人士則另當別論。我的朋友50多歲,是即將退休的音樂老師,他畢業於音樂學院聲樂系,在他的聽覺世界裡,你找不到其他類型的歌曲,全是著名的歌劇、交響樂、小提琴曲、鋼琴曲等等。他的車載音樂也是如此,從古典主義到浪漫主義,以及民族主義、現實主義等經典作品一應俱全,貝多芬、莫扎特、亨德爾、施特勞斯、柴可夫斯基等成為他永遠離不開的「夥伴」。按他自己的話說:「當今的歌曲不經聽,聽幾遍就膩、就煩」,事實也如此,大多數流行歌曲生命力有限,真可謂「曇花一現」,而十六、十七世紀的音樂作品幾百年來,一直是交響樂團的必演曲目,現代的作品幾乎無法超越。

三、由此,想到我們傳統的民族藝術所面臨的困境。地方戲有它的優越性,上百年(甚至更長)來,一直生生不息,深深紮根在民間(許多地方戲瀕臨失傳),深受老百姓的喜愛。就以我縣為例: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是新疆的一個邊遠小縣,人口10萬,全縣有從事業餘「小曲子」即「新疆曲子」演義活動的「自樂班」20多個,總人數近300人,他(她)們的年齡都在50歲以上,有在職上班族,有退休職工,還有許多農民朋友。每到活動時間,不用人催,準時到,比上班還積極。他們有時為演一個角色爭風吃醋,有時為能參加樂隊演奏而沾沾自喜,這種場面真是讓人感動!可見他(她)們對「小曲子」的熱愛程度。但讓人遺憾的是,很少有年輕人參與這些活動。

總的來說,中華文化源遠流長,豐富多彩,陶冶人們情操的不只是歌曲,還有很多比如京劇、豫劇、秦腔、評戲、越劇等地方戲,應當都屬於50歲左右的人喜歡聽的範疇。

分享給我的朋友